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

「群眾」運動經驗的反思

1990年代中期,正處於國民黨一黨獨大時代,民進黨開始吸納社運資源、走向選舉路線,當時部分左派人士結合環保勞工社運工作者、民進黨基層黨工與左翼進步學生,批判新潮流系帶領的路線,並於1993年成立「群眾」雜誌社,希望發展出左翼政治勢力,在當時評估民進黨員數不多情況下,決定先在民進黨內發展政治實力,等實力壯大後,再發展出左派政黨。

「群眾」當時主導反核四、反淡水河污染抗爭議題,並且在台北縣市替民進黨內的新生勢力助選,在海外流亡的獨派左翼人士張金策回台之後,群眾決議推派張金策參加1994年底的省議員台北縣選區選舉,群眾各成員先在北縣各地加入民進黨,由於當時民進黨基層組織薄弱,知識青年的投靠因此備受歡迎,「群眾」當時在中永和、三重、蘆洲、新莊、五股、貢寮助選頗有進展,也取得部分縣議員、市代表認同。

此外,張金策也憑藉他早年在獨派人士的關係爭取資源,並且利用二手設備,讓「群眾之聲」電台得以成立,讓學運、環保、勞工運動者增加宣傳管道,致力宣傳左派思潮,在當時地下電台風潮中,唯一具有左獨色彩的電台,透過電台讓中下階層民眾,在Call-in風潮盛行下,地下電台讓計程車司機、流動攤販、小店家有發表政治意見的機會,當時群眾的專職工作者多達四十人,半職者更多,組織迅速擴張。

19947月底深夜,群眾之聲被新聞局動員警力抄台,電台斷訊,張金策因保護機具被打傷,群眾之聲決定反擊,81日透過電台動員三千人包圍行政院抗議,警力經過近一個小時集結後,以水柱驅散群眾,由於行政院鄰近捷運善導寺站工地,遊行群眾就近在工地拿石頭丟擲警察反抗,警民激烈衝突,雙方都有人受傷掛彩,當天由於張金策受傷無法透過麥克風發言,只能站在宣傳車上,當天安排代理人前立委林重謨臨陣脫逃,另一位女性指揮也無法承受衝突場面,指揮車上只剩張金策與我,當天多數時間為我手拿麥克風發言,兩人因此成為警察鎖定目標,我與張在宣傳車多次被強力水柱噴灑,仍繼續引導遊行者轉到立法院,但警方仍窮追不捨,最後我在抗議民眾保護下,離開遊行現場。

隔天,警方發布801追緝專刊,將張金策與我列為逮捕對象,我台中老家也有警察多次上門想抓人,群眾之聲、競選總部被警察盯哨,張只能中斷競選活動,由於核心領導者不在,電台、競選總部兩個團隊因為人力、財力資源有限,加上工作默契不足、感情因素等,使「群眾」成員出現嚴重裂痕,警方追捕的風頭過後,張於九月起重回競選活動與電台,卻無力化解歧見,使選戰末期民進黨內主要競爭對手發動攻勢時,選戰團隊卻無力因應對策,導致綠營激進游離票被侵蝕,在當選須八萬票情況下,張金策以五萬多票落敗。

選戰失利後,主要成員間心結更深,財務問題更使組織無力維繫,成員大量流失,只留下電台少數人力,我則因生計,考入自立早報工作,在北縣擔任記者,隔年張金策在無黨籍身分參選立委,已失去契機,以數千票落敗,801遊行官司也在兩年後宣判三個月易科罰金定讞,繳給法院八萬多罰金,其中檢察官還認為一審判決三個月太輕,上訴求處更重刑責,二審仍判刑三個月。

但這一段經驗,卻讓我在政治分析上快速成長,也對台北縣市政治派系也有深入了解,也深刻感受到「運動社團過度集中資源投入選舉」的惡果,不過,從這個過程來看,我必須說「選舉活動不是唯一的政治運動,卻是重要的政治運動方式,透過選舉很容易宣傳理念、接觸非社運圈的群眾」。

左翼不應忽視政治運動,左派應該集結各社運領域參政

昨天,我被通知採訪一個行程,郝龍斌市府找來養老院長者、身心障礙者代表四十五人到市府一樓餐廳,由七個市府局處女首長煮幾鍋湯圓,在一大堆媒體鏡頭面前,幫他們一人端上一碗湯圓,就「象徵市府對弱勢團體的關心」,郝龍斌則連煮湯圓都沒來,等到湯圓吃完後,他才匆匆趕來送一盒湯圓當小禮物,這種關心程度,過去的市長還會走到老人院、孤兒院、弱勢家庭,看他們有何需要改善的生活問題,郝龍斌的關心程度比以前的市長更加不如,也代表社會弱勢者淪為作秀的工具,也顯示社會弱勢者在政治人物心目中的地位。

從個人運動經驗上來看,如果左派沒有集結,就像向我擔任媒體記者十三年來,多數時間只能在個人生活、工作領域發揮零星作用,無法分享運動經驗,找出運動方向﹔如果左派繼續忽視政治運動,則台灣政治就會繼續以「代議政治」為主軸,成為少數精英的競逐之地,社會低層弱勢者無法在政治上發聲,政府政策也無法真正有利於社會底層人民。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恕輝兄:
   你好,我是卜派;22日那天聽見兄臺與其他兩位來賓的講演與分享,讓小弟收穫許多,也深思到許多事件與問題;會知道這個部落格,也是透過火盟的網站才知道的,打擾之處,還判懇求你的見諒!
 其實,小弟在那天於會場所發表的感想,可能讓你聽的"霧煞煞";但是小弟也曾經歷過如八九年天安門學運那時對"政治的狂熱"吧;小弟真正注意到的是你寫的講義最後倒數第二段,當你受邀去台北市政府採訪"市政府對弱勢族群團體的關心"一文時;特別注意到那句:<郝龍斌的關心程度比以前的市長更加不如,也代表社會弱勢者((淪為作秀))的工具,也顯示社會弱勢者在政治人物心目中的地位>;見到此段,小弟心中豈只是感觸良多,更是憤憤不平~
 政治這方面的議題,小弟自己的做法與看法像是一句廣告辭所講的:<有點黏,又不會太黏>般的做法;但是提到切身的相關議題時,便想要積極的去爭取;或許跟你的想法也有所不同,很期待能夠與你做更多的交流;倘若兄臺要回信的話,以下是我在YAHOO的信箱:chiffppffkimo@yahoo.com.tw
打擾及不便之處,還盼請見諒!!
鄭卜榮 敬上
2008˙02˙27
20:30
筆於 台北市臺大醫院新大樓一樓院史館對面家屬病患
休息免費上網區內

林恕暉 提到...

卜榮兄:
 抱歉,因為近日事務繁多,現在才給您回覆,非常謝謝你到淡水河邊部落格留言。
 您提到"政治這方面的議題,小弟自己的做法與看法像是一句廣告辭所講的:<有點黏,又不會太黏>般的做法;但是提到切身的相關議題時,便想要積極的去爭取",從社會運動的角度來看,我認為政治運動只是社運的一部分,不應該也不必把所有的資源投入,但不可否認,許多社運議題必須在政治上清楚表達態度,才有助於社運的推動,因此社運不應忽視政治問題,我在座談會談論這個部分,主要是因為有部分從事社運者認為"不需要管政治,不要管選舉",才會在此提出這個看法。
 你在火盟網站上寫出你參與運動的過程,是相當好的事情,我常常覺得,如果能整理出自己參與運動的經歷,是很好的反省過程,也會對自己為何要走這條路?未來該怎麼辦?會有較為清楚、堅定的認識,你的經歷可以讓其他人更了解不同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,也歡迎你經常來"淡水河邊"看看,見面時也能聊聊你所看到的社會現象與問題。